8赞

2020年12月05日

作为中国人,每年的传统节日,无论大江南北,不同于咸甜豆腐脑之争,也不同于元宵汤圆之争,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鱼。在以前,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一般是不吃的,它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在酒文化餐桌上,鱼的讲究就更多了。比如,鱼头要冲着长辈或者领导,鱼眼给领导,这叫“高看一眼”,鱼脊骨意味着“中流砥柱“,鱼嘴表示“唇齿相依“,鱼鳍寓意“展翅高飞”,鱼肚叫“推心置腹“,鱼尾表示“委以重任”。。。那么,鱼是怎么有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应该从古时候说起。
随手一翻,古代关于鱼,尤其是鲈鱼的诗应该是最多的了,大概有几十首(其中的松江鲈鱼被乾隆誉为江南第一名鱼)。其中最著名也最为脍炙人口的应该是北宋范仲淹的那首《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在赞叹鲈鱼的美味的同时又表达了对渔民的同情。而在更早的西晋,有一位在今天应该可以说是最合格的吃货的公职人员兼诗人----张翰,本着“吃不到鲈鱼就辞官“的吃货思想,真的就辞官回家吃鲈鱼了。这就有了闻名至今的“莼鲈之思”:张翰本是西晋的名门望族,可谓是集才华和家庭背景于一身,于是早早的做官了,奈何本人放荡不羁,也不爱低眉顺眼,对当官这件事情不是很care,尤其是调任到洛阳后,这一年的秋天,秋风瑟瑟,想到在洛阳吃不到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对,想的不是见不到家乡的亲人),那时候又没有三通一达,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憋了个大招:辞职回家吃鱼。不同于我们当代的打工人,有那个心没那个胆,人家是说走就走。当然,时至今日,我们不知道他辞官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鲈鱼好吃还是看透了当时的时局,因为在他辞官不久后齐王司马家族就内乱,但不管如何,他对鲈鱼是真爱。或许在当时还有今天,无数人都觉得张翰因小失大,可我只想说,不,他那是不差钱。后来, “莼鲈之思“就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好了,言归正传,张翰爱吃的是鲈鱼脍,所谓脍,就是切得很细很薄的鱼或肉,一般是生吃,应该类似于生鱼片吧,今天咱不生吃,来个美貌与智慧(吃鱼补脑)并存的孔雀开屏鱼。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