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 + 打蛋盆 + 糯米粉 + 淀粉 + 糖 + 黄油 + 牛奶 + 手动打蛋器 = 稀面糊 小贴士:各种粉类无须过筛。 小贴士:玉米淀粉或小麦淀粉皆可。 小贴士:糖或糖粉皆可。 小贴士:黄油、植物油或不放任何油皆可。 小贴士:牛奶称重单位为g,g~ml。
稀面糊倒入披萨盘中 + 蒸锅 + 大火15分钟左右 = 凝固热奶糕。 小贴士:蒸奶糕的时间可以用来炒熟防粘用的糯米粉。如果觉得糯米粉量少不好炒,可以多炒一些,用不了的存起来以后用。其实炒别的粉也行,熟粉就行。 小贴士:蒸奶糕无须封保鲜膜。保鲜膜封不好或蒸汽水滴在膜上面都会导致保鲜膜塌陷,然后和面糊亲密接触,我想没有人愿意吃塑化剂。只要把器皿放在蒸锅中间,不让锅盖的蒸汽水淌进器皿中即可。而且有些器皿需要中途搅拌,想在蒸汽面前撕膜贴膜,那可是要有一双魔术手。 小贴士:披萨盘可以将让稀面糊铺开,凝固均匀,省去中途搅拌的步骤,并大大缩短蒸熟时间,而且防粘易脱模。 如果用深盘或碗来蒸,则需蒸30分钟左右,而且中途要搅拌,否则四周奶糕凝固了,中间还是稀稀的,并且脱模困难,略有损耗。 小贴士:防粘手用生糯米粉直接干炒即可,小火炒,防冒烟,防止炒糊面发黄。
花絮:这是放了黄油的奶糕,下方的图片是没放黄油的奶糕,不放油的奶糕看起来白一些。 以图为证,用披萨盘蒸奶糕,可以完美脱模,一点面的痕迹都不留。
热奶糕冷却后加保鲜膜放入冰箱冷冻30分钟。 小贴士:热奶糕冷却是为了保护冰箱,盖保鲜膜是为了防止水分流失,防止冰箱污染。 小贴士:冷冻奶糕的时间可以用来切水果颗粒和打发淡奶油。 小贴士:水果可以用芒果、火龙果、菠萝、草莓等等。 小贴士:淡奶油打发前需冷藏,打发淡奶油无须分次加糖。本人用的是雀巢淡奶油。250ml雀巢淡奶油≈240g(12$)。 小贴士:奶糕冷冻30分左右即可,冻过头还要等待奶糕软化。
这是一张打发奶油失败的图片,标准的油水分离。原因是奶油打发前被家人不小心冻了一天。百度各种奶油还原心法,皆是诳语。即便高温油水合一,也再无法打成奶油。
面板 + 擀面杖 + 电子秤 + ~35g奶糕 + 防粘用熟糯米粉 = 一张奶糕皮。 小贴士:奶糕皮可以擀的大一点、薄一点,不破为主。皮薄馅大口感好,面皮大小约为7号模具(5.5$)碗口的2倍。
奶糕皮放入7号(8x3.5cm)雪媚娘模具中 + 勺 + 打发奶油 + 水果粒 + 去甜心奥利奥饼干碎(可选不加) + 圆形吸塑盒(7.8x5cm)(50个12.8$) 小贴士:奥利奥饼干碎可以用保鲜膜加擀面杖制作。用量为3/6/9块。 小贴士:面皮约为模具碗口2倍。面皮放入馅料之后,将模具四周垂下的面皮向里翻,慢慢收口,然后将中心突出的多余面皮拧掉,最后将模具扣向吸塑盒底装好。
即食或密封冷藏后食用。 根据食材采购渠道不同,成本约每500g17-28元,约合2.7-4.5元每个,每个约80g。 制作时间<2小时。保质期<48小时。 小贴士:如果不是马上吃,一定要密封冷藏后食用,常温久置,风味尽失。想想冰激凌化了,还是温热的口感,会是什么味道呢?而且冷藏要保证密封,除非你想尝尝口嚼塑料的感觉。
作报告,言辞越学术越好,套话越多,显得水平越高。然而天天开会的人都懂,这些套话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款作品是给六宫吃的,不是给皇上一个人吃的,讲求快、简、真实朴素,不失风味,无毒。 略去许多沽名钓誉的步骤,例如什么这粉那粉都要过筛,砂糖就是没有糖粉精,黄油就是比植物油香,不用水磨糯米粉就得失败,玉米淀粉无可替代…还有什么分次放糖才能打发奶油,打蛋器必须先低速后高速,黄油趁热揉在面里才好吃,蒸面一定要用保鲜膜等等。 这些所谓的大师级烘培套话我都懂,写出来确实给烘培新手们一种无比高端的感觉。可实际呢,这些所谓的细节对成品的风味和形状有特别大的影响吗? 就我个人的烘培经验来说,影响烘培成品的关键是湿度和温度,是食材的比例。例如,液体与固体的比例。本方中,粉类加糖与牛奶的比例正好是1:1,也就是说,固体与液体的比例为1:1。有了干湿比,具体材料互相换换,此消彼长并不会影响全局成败。如20g黄油在800g总量面前微不足道,不放也吃不出来。 牛奶也没有浓郁的奶香味,奶糕好吃是糖的作用,有时牛奶和水没什么区别,密度都差不多。想要增加味道,需要放糖、盐、香精等食品添加剂。 现在的高端烘培、全国连锁,都是用铁锹往面粉里铲糖的,要的就是一个齁劲。明明低糖更健康美味,可市面上大多数烘培产品都是糖精味,我看过好多方子都是以多糖为荣,恨不得糖和面粉都是1:1。 袋装的面粉还要过筛,天气有多热还要隔冰水打奶油,明明1个多小时的工作,非要复杂成一上午,结果还是一个味。并不是说细节不重要,而是有些细节并不影响大局,我把细节都放在每个制作步骤的陈述上,力求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解决在制作的过程中,而不是为每个步骤添加冗余迷雾徒增繁复,借机烘托高远意境。就如同两个品牌的显示器,哪个色彩更好?如果不把它们放在一起同一时刻对比,相信大多数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所以这是一款剔除繁复的菜谱,为了家人亲朋随手一做的菜谱,不是做学术演讲,也非送给专家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