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特色 面灯·盏

1294人浏览 33人收藏 0人做过
作者: 糖豆下厨记
河北农村有正月十五元宵节做面灯的习俗,黍子面是当地的特色食材,磨成粉是粘糯口的,可惜当地种植量少,因此在外地很难购买到。黍子磨成粉是浅黄色的,蒸熟之后做的面灯点亮之后,灯光摇曳格外温暖!

用料

河北特色 面灯·盏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黍子粉长这样,浅黄色(不是玉米粉)。

步骤 2

黍子粉中,加入30度左右的温水和面,先搅拌,然后揉匀。

步骤 3

面团揉到如上图,就代表面和好了。

步骤 4

将面团做成窝头样子上锅蒸,做窝头过程中防止粘手,可以蘸点水。

步骤 5

窝头上蒸锅蒸熟,水沸腾之后,继续蒸15-20分钟即可。

展开全部
步骤 6
步骤 6

窝头蒸熟之后下锅,加小麦粉揉匀,揉成光滑的面团。

步骤 7

光滑面团表面抹点油,防止表皮变干,然后在表面盖一层透气的蒸布,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中,静醒面团12小时(大约一晚上)。

步骤 8

将静置后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均匀的小块,备用。

步骤 9

将小块搓成小圆柱形状,中间加上棉线搓成的灯捻,再放一些食用油,面灯就完成了。

步骤 10

关上电灯,点燃灯芯,欣赏自己亲手做的面灯吧!

河北特色 面灯·盏的小贴士

1.黍子面如果不好购买,可以考虑用小麦粉代替,但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不过做面灯的过程很有趣,尤其全部点亮的那一刻,灯光非常温暖,是电灯无法替代的。 2.面团静醒的环境温度,没有那么严格,不低于10度不高于30度应该问题不大,时间长短问题。

菜谱创建时间:2020-03-09 18:12:13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