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第一次发豆芽,选用了网上搜到的两种,漏网法和水壶法。如图。漏网刚好利用家里多功能切丝工具。第一天睡前,两种都放水超过绿豆浸泡。
第二天早上,漏网已经发芽,且没有异味。接着盖上湿布用水冲洗,压上重物,把底盆水倒掉,盖上盖子。有条件用黑布,或者黑塑料袋遮光。压重物是为了给点压力长得粗壮点。全天操作三次。
水壶有点味道且没发芽,怎么回事,反复思考哪出问题了,看到水壶法的优势是避光通气,想起来我的壶嘴加了哨声封口,可能是没通气的原因。接着反复冲水,壶嘴倒出水,保留壶底少量一层水。全天操作3次。
第三天早上,漏网长势喜人。且没有异味。依然一天三次冲水。
水壶后来赶上。有淡淡豆腥味。一天三次冲水。其实次数多了也没关系。全程记得尽量避光,有光颜色会变红。
第三天下午,我要出泉州短途旅游,于是我的豆芽要遭受一次巨大的考验。厦门夏季室温下23小时无人管理,犹豫再三,冲洗水后离开。图为泉州博物馆神兽。
第四天我肥来了,漏网全军覆没,长得太快,下生根,上长叶,长太快把盖子都顶出来了,见光颜色发红,有了点异味。
水壶竟然挺住这场浩劫。稳定生长。
对比下,左水壶,右漏网。总体说来,水壶经历了两次波折依然稳定发展,漏网确实生长太快,需要呵护。两种各有优势,都能发出好豆芽,唯一的区别就是主人的爱心呵护。最后我也明白为啥大超市豆芽不咋新鲜,小超市也不卖豆芽,厦门温度实在太高了,架不住豆芽的疯狂生长。当然也可能是我住的偏僻,不过确实不像北方豆芽普遍。
第五天早上,水壶还是持续生长,准备变身美味佳肴。虽然输在起点,但赢在了终点。
水壶豆芽,拌了个凉菜,一点怪味没有,很香。
夹带私货,图为泉州街巷和开元寺,浓浓的人情味和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非常有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