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 补气黄芪粥

6人浏览 0人做过
“长夏之尾,秋收之端” 借黄芪之力托举疲惫中气 处暑这二字落在唇齿间便带出三分清凉意,意味着暑气到此而止,如老将收刀入鞘,锋芒渐敛;可秋凉却不肯爽快接手,天地间犹存湿浊氤氲——正是“争秋夺暑”的微妙时节。 露水在清晨草尖悄然加重,蝉鸣也添了力竭的沙哑,人体也如这天地般,经历着由“耗”转“藏”的艰难转身。 长夏耗气,湿热盘踞,此时养生重点正在于补足被炎夏耗损的气力,同时利落祛除缠绵湿浊。朋友们要根据个体差异着重应对。 当我们将湿气驱逐,给脾胃松绑后,就很合宜补充能量了。对于夏转秋,“耗”转“藏”时期充能量这道题,我们办公室的解法就是黄芪。 它很擅长补中气和肺气,还有利尿消肿之功,能增强皮肤的防御力,减少不必要的出汗,正应了这天地气机流转的召唤。 此刻,小院儿厨房的灶上正煨着一盅补气黄芪粥。

用料

处暑 | 补气黄芪粥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准备食材 与往常不同,今天我们享受一场古法慢生活的乐趣,以“三煎三煮”法取黄芪汁。

步骤 2

首煎:将黄芪洗净,约2-3碗水量,文火煮沸20-30分钟,取汁。此阶段溶解水溶性成分(如多糖、苷类),取“清轻之气”。

步骤 3

二煎:药渣再加2碗左右水量复煮,时间略短(15-20分钟),析出首煎未完全释放的脂溶性物质, 得“浑厚之味”

步骤 4

三煎:药渣第三次加约2碗水量再次煎煮10分钟,榨取残余有效成分,收“残余之精”,三次煎煮药汁混合而用。

步骤 5

粥中另一味妙品,是那新鲜的山药。其色如凝脂,味甘性平,《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上品,赞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药品化义》更精辟点出其“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的脾性,将脾土补养。 最后到大米与小米的“双米合璧”,更是粥底的点睛之笔。这一金一银,一柔一韧,如大地承载万物,养胃生津、夯实后天之本。当双米在黄芪药汁中徐徐化开,吸足天地草木精华,便熬成一碗稠滑温润的金玉之羹,其温和熨帖处,更是养人。

菜谱创建时间:2025-08-27 13:45:33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