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的回锅肉也值得被喜欢~

119人浏览 3人收藏 0人做过
作者: 茉之微生活
回锅肉是做法简单,并且非常美味的一道川菜,同时还是一道下饭神器。但每次我想做回锅肉,都不是因为想到了回锅肉本身,而是因为看到了菜摊上摆着的蒜苗~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这道容易上手,而且大人和孩子都无法拒绝的美味。

用料

少油的回锅肉也值得被喜欢~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首先需要选购合适的猪肉,建议使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做出来口感更好。一盘菜用300-400g左右的肉就够了,今天我这份有点多,有550g了,最后炒出了很大的一盘,不过也全吃光啦,因为太好吃了,有多少能吃多少…回锅肉少不了的配菜是蒜苗(也叫青蒜、大蒜叶),能增香不少,而且蒜苗本身也非常好吃,我把它称作回锅肉的灵魂:)可惜秋天的蒜苗,香味有些不足,春天的嫩蒜苗才是最好的。 传统的正宗回锅肉应该用“二刀肉”,即最靠近后臀尖部位的那块肉,但是现在很多回锅肉都使用的是五花肉。记得十多年前我初学做菜时,用后臀尖炒回锅肉口感不错,但这几年却只能用五花肉才能炒好。为了试验出正宗回锅肉,我去了很多超市寻找“二刀肉”,但超市都是分割肉,已经分不清哪块是二刀肉。我只能在后臀尖当中尽量选择一块比较整齐、肥瘦不分离的肉来尝试,这次也选购了一块。但是,多次对比后发现五花肉的口感完胜,后臀尖的瘦肉部分非常硬和柴,而且肥瘦很容易分离。研究了一下,可能是因为传统菜谱是多年前的,而现在养殖的大多是瘦型猪,后臀部位的瘦肉,肌间脂肪很少,所以炒完很硬。而五花肉也不像传统猪肉那么肥,肥瘦比例适中,且瘦肉部分也有肌间脂肪,所以口感更合适。 大家直接买五花肉就可以了,买瘦一些的,肥肉不要过多,不然炒完后肉就没有了。

步骤 2

郫县豆瓣酱购买常见的鹃城或丹丹等品牌的即可。

步骤 3

把肉切成大块,放入冷水中,加入葱,姜,大料,花椒,桂皮,两勺料酒。 回锅肉的名称即来源于此,先煮再炒,就是回锅。煮了之后,切片也会容易得多。肉块不用切太大,这样熟得快。

步骤 4

煮开之后把浮沫撇干净,然后小火煮20分钟左右,等筷子能轻易插入肉中,并且没有血水渗出,就可以了。

步骤 5

展开全部
步骤 6
步骤 6

煮肉的过程中,可以切蒜苗。先把蒜白部分从中间剖开或者用刀拍开,然后再斜切成长段。蒜白剖开更容易出味和入味。

步骤 7

捞出煮好的肉,用冷水冲一下,如果有时间可以晾一会儿,凉一些更容易切整齐,也不烫手。 把肉切成薄的大片,越薄越好。我刀工实在不行,切得有点厚了。厚的口感其实也很好,只是很难炒成正宗回锅肉的“灯笼盏”形状。

步骤 8

锅中放少量油滑锅(不粘锅不需要放油),把肉片放入,煸炒至出油。做回锅肉一定要把肥肉中的油煸出来,这样才能做到肥而不腻。如果肉片很薄,就可以自然卷曲,形成弯弯的“灯笼盏”形状,我这个是做不到啦。

步骤 9

煸炒过程中可能肥肉会“炸”(声音很大并且可能会溅出少量油),勤翻的话可以好一些。

步骤 10

今天的肉多,所以油也出了很多,煸炒到肥肉部分看起来发干就可以了。把多余的油倒出来,如果家里习惯吃猪油就可以留着炒其他菜。然后可以用吸油纸把锅底的油再吸一下,不然油太大,吃着容易腻。

步骤 11

然后开始调味,放入少半勺甜面酱,适量郫县豆瓣酱。如果能吃辣,可以放3-4勺,我给孩子吃只能做非常轻微的辣,所以550g肉只放了一勺多。因为豆瓣酱带盐味,所以如果酱放得多,就不用放盐了。如果酱少,可以加入少量的盐,也可以加入少量生抽。如果家里有豆豉,可以加入十几粒,使味道更丰富。然后放入葱,姜,把调料和肉一起煸炒一两分钟。

步骤 12

传统做法是要把豆瓣酱剁碎再炒,这样味道更足,但我觉得沾菜板和刀太麻烦了,所以直接放,味道也是很不错的。豆豉也是剁碎后放入味道更足。

步骤 13

放入蒜苗,爱吃青椒或尖椒的话也一起放入,煸炒至蒜苗缩水软塌,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步骤 14

出锅前自己必须要先尝几片:)

步骤 15

因为我把煸出的油去除得比较彻底,所以盘底没有红油。正宗的回锅肉应该在盘底有一层析出的红油,这样肉的表面可以看起来更油润美味。 炒完后,满屋都是喷香的,回锅肉片肥而不腻,带着豆瓣酱的辣味和蒜苗的清香,蒜苗也吸满了香味,让人食欲大开。吃的时候记得多备点米饭哦^^

菜谱创建时间:2023-05-21 00:38:23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