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草辨木: 韭菜,别名:起阳草、长生韭、壮阳草等; 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具特殊强烈气味。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 补肾温阳,温中散寒,活血散瘀, 解毒,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并煮食之。叶及根生捣绞汁服,解药毒,疗狂狗咬人欲发者;亦杀诸蛇、虺、蝎、恶虫毒。 现代营养学认为其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 还有丰富的纤维素,高于大葱和芹菜,可促进肠道蠕动,又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疗治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古人言:“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此谓百草之王”。还被称作“洗肠草”、“壮阳草”,可见古人眼里早春韭菜的价值。 在早春,为了抵御地气之寒,韭菜就能给“下半身”也就是身体下焦的肾脏增加阳气。
杜诗“夜雨剪春韭”,世多误为剪之于畦,不知剪字极有理。 盖于炸时必先齐其本,如烹薤“圆齐玉箸头”之意。 乃以左手持其末,以其本竖汤内,少剪其末,弃其触也。只炸其本,带性投冷水中。取出之,甚脆。然必用竹刀截之。 韭菜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能利小水,治淋闭。 这是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里,为我们介绍了古人食春韭菜的妙趣和方法。 今日我们便一道还原这古香古味,一起品味这其中滋味。
1,将洗净的韭菜,以根部为准,码整齐。 2,用左手握住韭菜梢,把根部竖立在开水中。 3,稍稍减掉叶梢,扔掉不用。 4,只用开水炸韭菜根部,约1分钟,不失原来的色泽即可捞出,置于冷水中。 5,这样就会很清脆,取出来切段,最好用竹刀(用现代的刀具亦可)。 6,以少许姜丝,一勺酱油,几滴醋拌匀即可。
《本草经疏》言:“韭,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瘀是其性也......” 简单的古法清拌,生熟结合,清脆,鲜嫩,香辛中带着甘甜,微辛而不燥烈,毫无烧心灼胃之感。让我们品味到早春韭菜稚嫩水灵恰到好处的热情。 在现代对于韭菜,我们多炒食,做馅,尤其是韭菜馅饼可是太多人的心头好,今天就教大家用简单的方法,做一道少油却层层鲜香的韭菜卷。
韭菜与鸡蛋和虾皮算是绝佳拍档,再以少许绿豆粉丝做衬,折合温热,让韭菜卷不仅升级了美味,还更温和妥帖。
1,准备好韭菜碎,炒熟放凉的鸡蛋碎,开水浸泡后切碎的绿豆粉丝,虾皮和一个面团。 2,先将粉丝加入碗中,加入一勺酱油,不仅提味,粉丝还能吸收掉酱油水分。 3,随后加入韭菜碎,这时加入适量橄榄油拌匀,用油脂锁住韭菜的水分。 4,再加入鸡蛋碎,虾皮,少许五香粉,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即可。 5,将和好的面团,切成均匀的小面剂,再将小面剂擀成长方形面片。 6,留一圈边缘,在面片中间均匀加入韭菜馅料,将左右两侧面皮对叠起来。 7,随后再加一层馅料,从一头叠起。 8,冷水上锅,水开蒸12-15分钟即可。 虽没有油煎的焦香,却无比香软鲜美,柔软的面皮包裹着层层馅料,让醒目的辛和温柔的鲜相拥,山野的新嫩与海洋的鲜美,随着咀嚼,便在口中次第绽开迷人的鲜香......
品“物”人生: 经得住冬天的寒冷,享受过春日的和煦,与生活清淡分寸的相处,清澈坦然,早春的韭菜便这般热情善良。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这场人生,就赢了一大半,其余的上天自有安排,此时你只管细细地感受,春的温柔爬上枝头。
韭菜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 酒后不宜食用; 消化系统较差的人不宜食用。 这一期就到这里啦, 我们一起品味了春韭的热烈与温柔, 让我们相约下一期再遇良食,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