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会得到的成品:白白胖胖、软乎乎的大包子~😆。
把梅头肉切成小丁,各种要用到的酱汁和配料都准备好。
放入锅中小火煸炒,梅头肉本身带肥,所以不用放油小火煸的时候慢慢会出油。
煸至肉色变白析出水分,继续炒至水分挥干肥肉吐油,下入姜末和红葱头碎炒出香味。
烹入料酒,依次下叉烧酱、蚝油、酱油、蜂蜜翻炒均匀。
加热水至没过肉面,加水的量可根据锅来定,如果密封性能高的锅,不太损水就少加点,如果用炒锅煮就得多加点。
电煮锅中火烧开后转小火煨一个小时。
肉酥烂后加入淀粉水收汁(淀粉水按1:5调匀),收汁的时候开中到大火,边倒淀粉水边搅拌、注意别收的太稠了。
盛出放凉,盖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一个小时以上完全凝固。 👩🏻🍳:馅料可以趁空闲时间提前一两天做好,和面之前,将叉烧馅从冰箱里取出搅拌均匀备用。
盆中倒入188g纯牛奶、加入10g白糖、3滴香草精先搅匀,再倒入300g中筋面粉、加入30g玉米淀粉(面皮暄软蓬松)、3g泡打粉、3g酵母粉、0.5g食用碱,将所有材料混合均匀搅拌成絮状。
再加入15g猪油,挤压揉成团。
转移到案板,反复搓开、收回…大概2-3分钟,揉成光滑的面团。
揉好的面团直接搓成长条,整个过程不需要发酵,揪分成12个小面团,每个小面团约45g。
小面团稍搓圆,像平时擀饺子皮一样,取一个小面团擀成明显中间厚、边缘薄的包子皮。
包子皮中间舀入约30g左右的叉烧馅。
不追求叉烧包的传统造型、随喜捏褶子,或者随意的把四周的皮揪到中间捏住就可以了。
整个过程只发酵这一次:锅里加水,提前烧至温热不烫手,将包子胚依次放入蒸笼中,盖上盖子防止表皮变干,静置发酵30分钟左右。
30分钟之后,包子胚体积明显变大一圈。
大火烧开上汽后继续中大火蒸12分钟,避免温差导致塌皮,关火再焖3分钟后揭盖。
包子出炉啦~😆。
趁热吃,“啊~呜”咬一口…大大的满足😋。
晾凉后再复蒸味道也跟新出炉一样哦🤫。
1.传统叉沙包的面皮是甜味的,改良后仅加少量的白糖(促发酵)+香草精,甜味几乎消失,但香草的天然甜感让整体平衡,喜欢创新和控糖的小伙伴可以试试。 2.香草精不能贪多:3-5滴合适,3滴适合怕违和感的小伙伴,5滴第一口能补捉到若隐若现的香草甜香,但不会抢叉烧风头。 3.如果追求传统版“开花”效果,请使用低筋面粉、二次发酵:泡打粉必须发酵后加入,不能提前和酵母一起溶解,发酵后再揉入泡打粉、再醒发10分钟,蒸的时候大火旺汽,让包子皮迅速膨胀裂开。